close

「英國人11公斤」、「美國人5公斤」、「日本人1.5公斤」、「台灣人0.5公斤」,這是不同地區、國家每人每年平均巧克力食用量,台灣巧克力市場逐年在成長,目前市場量為35億元,以每年5%的速度在成長

 

分析台灣巧克力市場的情況,陳一夫說,巧克力銷售時段集中在秋、冬兩季,第4季是巧克力的重點銷售旺季,其中聖誕節、及西洋情人節更是銷售高峰期,在巧克 力消費行為中,有近8成是在賣場才決定要購買巧克力,屬衝動性購買,僅約2成是計劃性購買,目前進口品牌佔全市場量達70%。

 

陳一夫表示,巧克力在歐、美國家,是平常就在食用的食品,不是節慶時才會買,而且,平常也會把巧克力當成是互相贈送的小小伴手禮,互相跟朋友分享,更有人 會把巧克力當成正餐來吃,一大塊黑巧克力,就變成了午餐,所以,在歐洲,包括英國、比利時,百年歷史的巧克力品牌相當多。

但是,目前台灣還是認為巧克力是奢華的食品,在歐洲,單價100-200元的巧克力是日常的食品,在台灣,超過90元以上,消費者就會考慮了,差別在於,巧克力在台灣並不是生活必需品,而是甜食,要打破消費者的觀念,擴大市場,需要靠整合性的行銷,來慢慢教育消費者。

 

巧克力的銷售策略也具有季節性,旺季在耶誕期間、農曆新年或情人節。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生李翊嘉研究論文顯示,台灣消 費者較喜歡以亞系的巧克力品牌當做禮品,就喜好度而言,此項研究結果無非對台灣巧克力業者是劑有利的強心針。另一方面,巧克力在國外的地位不容小覷,例如 英國巧克力愜意且選擇多、比利時巧克力因華貴而贏得盛譽、美國巧克力條稱王,但反觀亞洲的巧克力市場即縮小許多,加上亞洲人對於心理測驗及送禮的含意又特 別偏重,因此若是巧克力的買方和賣方能多加瞭解巧克力的涵義,除了送禮時準確地達到效果,也能大量地吸引消費者,例如作家彭瑩瑩在《我愛巧克力》一書中提 到「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巧克力」,網路上也有業者會依照生日告知其代表的巧克力為何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ondno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